我校春运志愿者获2022年全国铁道团委表彰大满贯
近日,全国铁道团委发布表彰决定,表彰春运立功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优秀志愿者组织,李欣琦等11位志愿者获评省优秀志愿者,余悦、李欣琦、伍昊嵩、王鑫被认定为一星级志愿者,获得全满贯。
据悉,2018年至2022年,学校共招募6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春运“暖冬行动”,志愿者们集中分布省内各大火车站以及部分省外车站,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0小时,服务旅客超过500万人次。
柳和生巡查研究生复试现场
3月3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前往25号教学楼研究生复试现场进行巡视。在现场,柳和生详细询问网络远程复试运行情况,仔细查看线上复试流程,随机旁听考生“云”复试过程。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梦成一同巡查。
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在25号教学楼巡视研究生复试现场
柳和生强调,虽然面临疫情防控压力考验,但复试录取工作不能降低标准,要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切实完善保障措施。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周密组织,确保复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据悉,为保障线上复试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程提供考场技术保障,确保复试过程安全、顺畅、稳定。在复试前,招生单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并与考生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确保提交材料真实和复试过程诚信。复试过程中,严格按照复试录取实施细则开展复试工作,全程录音录像,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督察组,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监督,确保复试录取工作政策透明、程序规范、操作公开,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土建学院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近日,由土建学院胡锋平教授团队彭小明副教授指导,我校研究生刘才华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 19.503,一区TOP期刊,环境工程领域期刊排名第一)发表题为“Photo-Fenton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over Z-scheme Fe-g-C3N4/Bi2WO6 heterojunctions: Mechanism insight, degradation pathways and DFT calculation”(Z型 Fe-g-C3N4/Bi2WO6 异质结光芬顿降解四环素:机理研究,降解途径和DFT计算)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巧妙设计了一种新型Z型Fe-g-C3N4/Bi2WO6催化剂并构建光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污染水体中的四环素,通过在g-C3N4材料中掺杂Fe,会使材料形成Fe-N4位点,从而诱导材料的自旋极化,在原有的禁带中引入缺陷态,显著提高其光催化性能。通过光催化技术与芬顿技术相耦合可以提高H2O2生成·OH的效率,提高光生电子的传输能力,促进活性物种的扩散,从而导致光芬顿体系高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四环素。此外,通过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预测为基础,利用毒性评价软件(T.E.S.T.)对TC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胖头鱼、大型水蚤和老鼠口服半数致死量和致突变性进行了评价。综合结果表明,Z型Fe-g-C3N4/Bi2WO6催化剂光芬顿技术不仅可以高效降解TC,而且也能大幅度降低TC以及中间产物的毒性,这对开发新型水污染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我校综治办获评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先进集体
3月31日,省委政法委召开平安江西建设表彰大会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表彰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委书记易炼红出席并讲话。省长叶建春主持会议。我校综治办获评“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先进集体”(省综治责任单位14个),继获评“2013-2016年度平安江西建设先进集体”后,再次获此项殊荣,系全省高校唯一蝉联的省综治责任单位。
学校按照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五个坚持”,积极探索创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从2004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校园110,到在全校师生中叫响“校园110,时刻为您”,逐步构筑起较为严密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近年来,学校在安全教育、应急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综治网格化建设、平安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多头发力,形成合力。连续18年获江西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蝉联时间居全省高校首位。2020年学校武装保卫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培育创建全国样板支部,以此为契机,通过在学生宿舍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与学生支部、学校属地相关部门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建共建,将党建与平安校园建设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现了工作重心前移,贴近师生,服务师生。
全国样板党支部辐射引领四条战线,筑牢校园防线
编者按:在南昌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情况下,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高位推动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全国样板党支部辐射引领疫情防控四条战线,引导广大党员以铁人铁军的铁血作风,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中媒在线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华东交通大学:全国样板党支部辐射引领四条战线,筑牢校园防线
在南昌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情况下,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高位推动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全国样板党支部辐射引领疫情防控四条战线,引导广大党员以铁人铁军的铁血作风,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保卫铁军以身为墙,带头筑牢校园疫情防控战线
“没有问题,保证完成任务!”保卫处青年党员突击队又一次喊出了出征誓言,伴着夜色奔赴“战场”。疫情突发以来,武装保卫党支部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使命担当为引领,坚持“守住一扇门,守护一校人”,支部全体党员24小时轮岗值班,带领保卫人员守住校门“关键点”;组建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锋队,与国旗护卫队一同巡查值守在校园围墙薄弱处,以温暖身躯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线”;成立以支部成员为主体的青年党员突击队,在家属管控区、商户封管区等逐户排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覆盖面”。
“双带头人”以生为本,带头筑牢线上教书育人战线
“要用好匠心筑梦思政情怀教育平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抗疫’思政元素”,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张鹏飞教授组织召开“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做好课程思政”研讨会,并积极与其他教研室交流和分享经验,为疫情防控注入先锋力量。自全面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全校996名教师创新线上教学,“开播”3477门次本科课程,覆盖学生15897人,44名校督导、189名院督导“全覆盖”进行教学督查和巡查,上好师生共保教学秩序的“实践课”,讲好迎难而上、战疫必胜的“信心课”,筑牢线上教书育人战线。
学生党员以号为令,带头筑牢志愿服务保障战线
“老师,我要当志愿者”“我是党员,我先上”,已成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詹天佑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口号。天佑学院还成立“天佑学子”导学团,为全校学生的基础学科课程集中答疑互助。自发布《致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倡议书》《关于在维护宿舍楼栋卫生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以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华交先锋学生党支部首先站出来,把广大学生党员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目前已招募应急储备学生志愿者1000余人,他们坚持在政策宣传、自我管理等任务中作示范,在楼栋清理、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中当先锋,以速度、态度、温度筑牢了志愿服务保障战线。
招就“铁人”以需为本,带头筑牢招生就业服务战线
“这节课来得非常及时,干货满满,建议都很实用,让我更加清楚了现在的就业形势,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我有信心找到适合我的满意工作。”华东交通大学宏志助航计划首期培训班学员廖献材同学说。这是该校招就处党支部为缓解学生疫情就业焦虑,邀请北京大学专家讲授的公益讲座。此外,该支部还积极协调用人单位给签约毕业生写慰问信、赠抗疫物资,以此缓解同学们就业焦虑情绪。疫情发生以来,招就处党支部时刻牢记“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的要求和使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持续发力做好岗位推介、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就业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安排网络宣讲会41场,发布在线招聘信息123条,提供岗位7600余个,做到招生就业服务“不断档、不打烊、不掉线”。
我校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经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确定我校申报的“智能交通装备全寿命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
据悉,“智能交通装备全寿命技术创新中心”结合江西省产业布局和学校行业特色,以交通装备中的汽车与轨道车辆为主,对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中存在的“卡脖子”技术进行研究,包括交通装备先进材料、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交通装备智能控制及交通装备智能运维四个方向。该项目聚焦我国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中的共性需求,建立智能交通装备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核心产品研发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国交通装备产业的轻量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均衡与可持续协调发展。
不留空不留孔从严从紧从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4月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柳和生主持召开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和属地部署要求,研判疫情防控形势,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校党委副书记肖长春,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洪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柳和生充分肯定目前取得的疫情防控成果,肯定华交人“有铁腰板,能挺得直;有铁肩膀,能扛得起;有铁手腕,能拿得下”。他强调,思想上要丝毫不放松。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较严峻复杂,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要坚决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动态清零”工作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守护校园安全稳定。措施上要丝毫不放松。形势严峻,措施更要严谨,要坚持封闭式管理,保持战略定力,奋力攻坚克难。要有韧性,不能任性,严格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查缺补漏,坚持“不进不出”原则,确需离返校的按照现有规定严格审批和报备,按照“应管尽管、应查尽查、应隔尽隔、应筛尽筛”要求,不漏一处、不落一人。
柳和生指出,各单位要按照属地和隶属关系管好自己的人,要知责担责、协同作“战”,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留空白、不留空间。要知晓知小,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掌控、第一时间防范。要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做好服务保障。要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遇事不打乱仗,不误时不误事。要统筹调配全校力量,有力有序轮换值班值守人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守一线、战火线、不掉线,确保校园平稳有序和师生健康安全。
肖长春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强调要从严管理,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积极排查风险点,切实加强研判、精准施策,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
洪梅对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云端”课堂绘就育人同心圆
编者按:面对南昌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华东交通大学自3月17日起,全面开启线上教学,学校996位教师开设950门(5675门次)线上课程,近1.6万名学生参加线上学习,实现了“应开尽开、应教尽教、应学尽学”。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教师们各显神通,让“云端”课堂与线下课堂无缝对接,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讲好这堂抗疫思政大课,传递抗疫正能量。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中国日报、央广国际在线、今日头条、凤凰网、大江新闻客户端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华东交通大学:“云端”课堂绘就育人同心圆
面对南昌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华东交通大学自3月17日起,全面开启线上教学,学校996位教师开设950门(5675门次)线上课程,近1.6万名学生参加线上学习,实现了“应开尽开、应教尽教、应学尽学”。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教师们各显神通,让“云端”课堂与线下课堂无缝对接,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讲好这堂抗疫思政大课,传递抗疫正能量。
“云端”课堂与线下课堂无缝对接
“抱歉这么晚打扰您,因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校刚刚开会决定从明天开始全面启动线上教学,请尽快确保通知到每位教师。”3月16日23:40,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李东风正在客厅,不断翻看确认微信群消息,一遍一遍给各学院分管副院长打电话,确认将消息通知到位。
为确保17日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教务处立即启动组织线上教学,成立线上教学协调小组,在原有的包括超星、中国大学MOOC等课程平台服务群的基础上,新成立了“1+5”个线上教学服务群,针对直播课堂分学院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协调网信中心,保障校园网络,优化线上教学环境,开发直播推流教室预约微信小程序,对有特别需求的校内教师,实现小程序预约到教室授课、学生在寝室上课的全场景直播授课。升级教务管理系统,形成教务处批量导出教师上课任务书--学院教学秘书收集教师信息化平台信息--教务处批量导入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发布到学生手机端,使学生快速获取教师开展线上教学信息,保障了线上教学正常开展。
为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学校教学督导组加入线上教学课堂,进行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平均每日随机检查50余门课次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定期发布线上教学质量报告。各学院督导组开展听(巡)课,对教师线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督导,学院成立志愿者小组,前往各寝室突击检查上课情况。
师生“云端”见面更乐见
“我今天上网课发现老师PPT上写着‘中国加油’”“我们老师特意跑教室去上课让我们听上课铃声”“我们老师每节课结束都要拍一张线上‘大合照’”……校园里不时能听到同学们分享着教师们的“小心思”。
线上教学以来,教师们全心投入,备课、讲授、考勤、提问、交流、辅导、作业,线上环节一个不少,“腾讯会议+QQ群+慕课堂”多管齐下,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各显神通,让师生“云端”见面更乐见。
信息学院教师喻佳从2015年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2020年的线上教学经历,这一次的她更加得心应手。上课扣“111”,回答问题前先回答“我在”,听懂了扣“666”,再讲一遍扣“777”,用稿纸做习题拍照上传QQ群,下课扣“000”……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想尽各种“招数”。这独特的数字表达也成了她专属的上课“仪式感”。“我平时就有每节课都录视频,第二天回看视频的习惯,学生们也很清楚我的习惯,所以对我的‘仪式’也很适应。”每次课程结束,她都会回看视频,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认真撰写课后反思,改进授课方式。“老师真的很用心,教学难点会在课后专门录制视频,让我们更容易掌握。”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绘就育人同心圆
疫情是危机,也是契机。疫情衍生出种种议题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们纷纷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传递抗疫正能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易修政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加入教工志愿者服务队,助力核酸检测、防疫物资发放等工作,为校园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人生价值”部分关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时,她将自己做志愿者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去感悟到作为一个平凡人也可以去选择高尚的人生追求。在讲到“正确的人生观”时,她也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疫情中的感悟和收获。“我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是志愿者”“我们国旗护卫队主要负责守护校园安全”“我没有参与这次疫情防控,但我看到了很多人在这次抗疫中付出了很多”……同学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感受,直播间不停地响起“老师,我想来回答”的声音,这次分享也让他们对伟大抗疫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师,东航坠机原因应该大概率是飞机机械故障吧?航空公司没能及时发现诸如一个螺丝钉、一个裂纹等微小的问题。”……在电气学院教师蔡智超的《交通概论》课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东航MU5735飞行事故。蔡智超发现部分学生提出的不少问题都来自网络上一些不实消息,他立即打开官方平台的辟谣文章,让同学们分辨谣言和事实。“当下,南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也纷纷冒了出来,我们更要保持冷静,认真辨别谣言,不信谣、不传谣。”他分享了辨别谣言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科学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但同时也带给我们每个人成长和积极的改变,那些一起共度难的日子,将会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该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舒曼在该校为学生开设的“心情树洞”栏目回复道。在疫情面前,该校心理教育中心迅速响应,发动“校-院-班-寝”四级队伍约5000余人,在“疫路护心”志愿服务中积极助人自助,构建心理健康的防护网,助力疫情防控。
作者:陈君 编辑:杨亚菲 发布者:杨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