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比别人走得快一点、多一点 ——访谈陈水亮[2000级]

发布时间:2018-12-0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接一个的研究,一个接一个地攀登学术高峰,是他不懈的追求。求学之路,如此漫长,他却,从未停止过脚步。

 

比别人走得快一点、多一点

——访谈陈水亮[2000级]

理学院  管晓凤(老师) 刘晶琛  秦成  敖娇  雷云赫

 

陈水亮,男,2004年毕业于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0年4月于德国马尔堡大学(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高分子化学系毕业,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等级为“优秀”;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低职高聘教授,江西师范大学“英才培育”人选;目前主要从事电纺纳米纤维、超级电容器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它们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等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在《Energy & Environ.Sci.》、《Adv. Mater.》、 《Electrochem. Commun.》、《Bioresour. Technol.》、《Biosens. Bioelectron.》、《Nanotechnology》、《Macromol. Mater. Eng.》、《J. Mater. Chem.》、《ChemSusChem》等国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10项。

 

人生路上的奔跑者

   “自己觉得很差的方面,就想努力的赶上别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却一直激励着陈水亮学长,直至现在。

来自农村的陈水亮学长,初次来到大学便明显感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没有成为他消沉的理由,反而促使他更加努力。他坚信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也可以,“不会的就慢慢学,比别人多花点时间”。当被问到读大学时的心情时,他只是轻笑着说道:“大学真是改变了我很多。”

“其实学习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和他们相处总是会学到自己不会的东西。”从大一,他就认为帮助别人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荣幸的事。到了大二,平时乐于助人的陈水亮学长被同学寄予厚望,推选为团支部书记。到了大三,许多班干部纷纷辞去职务准备考研。他更是在努力考研的同时将班长和团支书的两大职务挑了起来,为同学们的服务一直持续到大四毕业。经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他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如何交流,如何处事,如何学习,并渐渐增强了自信心。

大学时代的他,只要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就会找罗惠文老师聊天,也总是得到老师热心的回应。印象最深的一次交流,是关于考研后的抉择。工作还是继续学习?成为了当初没考上理想学校的陈水亮学长面临的问题。为此,罗惠文老师亲自找到他:“无论怎样的学校,都是你努力的平台,身居高位不懂珍惜徒劳无功,身在低位奋发图强依旧能成大器。虽然没考上你心中理想的大学,但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所学校同样能给你提供拼搏的平台,不要放弃。”一字一句,殷切期望,使得陈水亮学长豁然开朗,毅然放下犹豫的行囊,向未来进发。

阔别交大十余年,对过去在母校生活的记忆渐渐模糊,但提及恩师时,陈水亮学长的情绪不由地激动。他语带哽咽地说道:“如果不是辅导员罗惠文老师,现在的我可能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平凡的小职员。他改变了我的人生,帮助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是,当我还没来得及感谢他时,他就因为胃癌永远的离开了。”

此外,我们还找到了曾担任陈水亮学长辅导员一年的何忠义老师和曾带他做实验的夏坚老师,两位恩师都有说到一个共同点——“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他都踏实肯干、做事认真负责,对于他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老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志者事竟成

初到德国时,英语口语差导致的交流上的障碍,使得陈水亮学长的博士导师并不怎么看好这个从中国来的小伙子。然而,他另辟蹊径,探索新方法顺利完成了博导交给他的第一项研究任务,实现了导师的预期目标,让博士导师对他刮目相看。

接着,博士导师给了他一个全新的项目——微生物燃料电池。由于所研究的是一个交叉学科项目,要求具有碳材料、电化学、微生物以及污水处理等多方面知识,而导师和陈水亮学长自己都尚未熟练掌握这些知识。面对知识的空缺,陈水亮开始自学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朋友从国内帮他买了专业书籍,邮寄过去。经过一年不懈地自学和摸索,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陈水亮学长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碰到不懂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大胆地向该方向的多位权威专家和教授写邮件询问。虽多数邮件石沉大海,还是收到一位年轻的德国教授Prof. Uwe Schr?der的详细解答,并给了他很多的建议。

由于博士期间的表现出色,陈水亮学长仅仅用了两年半就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毕业,并且博士学位答辩取得“优秀”,用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

博士毕业后,陈水亮学长婉谢了博导的挽留,回到江西师范大学任教,并开始了他的独立科研工作。仅回国三年多,他就已硕果累累:期间,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名义发表了影响因子大于4.0的学术论文9篇,其中有3篇论文发表在RSC(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权威杂志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上;基于他硕士期间工作的研究成果“高强度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和性能”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寄语后来人

谈到交大时,陈水亮学长脸上流露出骄傲。被问到给母校建设上的建议时,他提出希望学校能多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这是你们成功的基础。不要虚度光阴,也不要害怕挫折。遇到困难,不要绕着走,要勇敢地面对,并克服它。未来的路还很长,遇到迷茫的时候,多找老师和同学聊聊,找准自己的奋斗方向。对于学习,要摆正心态,不要太功利。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陈水亮学长说。

对于专业学习,陈水亮学长建议:“对于化学,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化学专业毕业就只能进化工厂,认为从事化学相关的工作都是危险的,甚至因此而放弃化学专业的学习,放弃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其实,化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如食品、生物、材料、能源、环境和分析检测等学科都离不开化学,其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学好了化学,可以很容易进入其它专业领域中去。只要你有想法和追求,并坚持不懈地朝你的目标而奋斗,你一定能成功的”。

 

【同学感悟】

     未见陈水亮学长之前,我以为现任教授的他可能会有点严肃。特别是首次采访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电话的接通,但是那边传来的声音却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我们见面时一定要好好聊聊,作为学长,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我可以给你们一定的帮助。”言语之中,是关心、是温暖、是学长对学弟学妹殷切的期望。  

 ——敖娇  



对外联络处:

邮箱:dwllc@ecjtu.edu.cn

电话:0791-87046728

传真:0791-87046729

画廊缩略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双港东大街808号               华东交通大学南区8栋409室

校友工作办公室 校友总会秘书处:

邮箱:xygzbgs@ecjtu.edu.cn

电话:0791-87046677 87046727

传真:0791-87046729

画廊缩略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双港东大街808号               华东交通大学南区8栋409室

教育发展基金会:

邮箱:jyfzjjh@ecjtu.edu.cn

电话:0791-87046734  87046730

传真:0791-87046729

画廊缩略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双港东大街808号               华东交通大学南区8栋408室

Copyright 华东交通大学-对外联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027号

技术支持:百年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