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解放引领发展突围
学校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布置会
按照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聚焦“高等教育求突围,努力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主题主线,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4月6日,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出席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布置会。他强调,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不仅是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也是我们应时而动的必定动作。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以思想解放引领发展突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争当“排头兵”,干出“第一等的工作”,赢得“第一等的地位”,加快建设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通大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出席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布置会
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长节传达学习省委书记易炼红同志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相关文件精神。校党委副书记肖长春主持会议。全体校领导出席。

柳和生就扎实开展好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要求:
——把见识提上来。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解决见识问题,眼界很重要。放眼看全国,形势逼人。要精心拉长长板、精准补齐短板、精工加固底板,才能突破天花板,在激烈竞争的态势下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举目看江西,态势催人。要把握重大发展契机,把准定位、亮明态度、拉高标杆,以铁人铁军的勇气、底气和胆气坚持到底,奋力突出重围,实现从“洼地”到“高地”的跳越。面对全国竞争形势、江西突围态势、华交发展大势,我们要坚定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顺势而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方能借势而进、乘势而兴,化危为机、突围而起。
——让实践深下去。突围就要有突出的作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敢于“破冰”跳出思维定势,善于“破题”摆脱陈规束缚,彰显“第一等的态度”,干出“第一等的工作”。要完成“十项专题”,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查摆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真正做到条件具备的立行立改马上办,一时条件不具备的善作善成上马办。要形成“三大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找准问题症结,深挖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形成务实管用的思想作风成果、制度创新成果和改革发展成果。要功成“四个阶段”,扎实完成好宣传动员、调研查摆、整改落实、巩固深化各项任务,做到思路方案化、方案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清单效果化、效果可检化、可检精细化。
——将举措压坚实。领导是主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带着头脑推进这项工作,放大视野格局,带头思考研讨,带头调研走访,带头梳理分析,带头整改落实。部门是主办。牵头部门要领头,牵手部门要出手,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问题查摆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整改落实对标对表。学院是主体。要紧扣主题主线,加强组织动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要突出行业特点、彰显办学特色、弘扬专业优势,全心全意服务好行业和地方发展。教工是主力。要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积极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干事创业,人人都是得分手、事事都是争分项、处处都是加分地、天天都是得分时。宣传是主角。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宣传阵地,组织有深度、有影响、有实效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打开“思想大门”,掀起“头脑风暴”,迸发“智慧火花”,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督导是主考。要从严从实抓好指导督导,确保大讨论不走过场、不图虚名、不做虚功,用实绩实效带动发展全局。
我校首次获批3个职业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职业本科教育2022年拟招生专业备案结果,我校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技术、高速铁路工程、高速铁路信号控制技术3个新增职业本科专业通过备案。这是学校首次获批职业本科专业。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将申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战略,打造“一主两翼”职业教育体系。此次3个职业本科专业成功申报,有利于完善学校职业教育办学的专业层次结构,促进学校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下一步,学校将紧紧依托轨道交通方向强大的办学资源,认真做好新设专业的内涵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新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切实提升职业本科专业的社会适应度与竞争力,为打造新时代江西职业教育高地贡献交大力量。
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4月6日,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第二次视频会议举行。校党委书记柳和生,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罗文俊在我校分会场参加会议。

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第二次视频会议我校分会场
会后,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第二次视频会议精神,部署下一阶段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柳和生强调,就业是一项政治任务,要从政治上看教育,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各学院书记、院长是完成这项政治任务的关键人物、是总指挥,要亲自抓、负总责。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要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研究疫情形势下的就业规律,从求职技巧、求职方法、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发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减少就业焦虑。要提供更多成功的就业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只是成长型人才,而非成熟型人才,不能奢望一毕业就获得成熟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端正择业就业观念。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降低求职成本。要将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与就业率硬挂钩,针对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
罗文俊对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招就处、学工处(学生资助中心)、团委、双创学院、教务处(评估中心)、研工部、计财处、武装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会议。
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会
4月8日,校党委书记柳和生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重要篇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会
会议指出,立德树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注重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会议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深入推进我校乡村振兴帮扶点——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建设,不断汇聚乡村振兴工作强大合力,坚实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关山村乡村振兴“新路子”。
会议要求,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加强校园绿化环境建设。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校开展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要不断增强学生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持续巩固校园疫情防控成果
4月7日下午,全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7次视频调度会议举行。校党委书记柳和生,校党委副书记肖长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德敏在我校分会场参加会议。

全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第7次视频调度会我校分会场

校党委书记柳和生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会后,学校立即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柳和生指出,当前学校疫情防控态势良好,这得益于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铁人铁军,才筑牢了校园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提高认识,清楚认知,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严把校门关,实行封闭管理,进一步加强校门口安保和校内安全巡查,确保人和物“严进严出”。要知责尽责,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柳和生强调:
——要打一剂“强心针”。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厌战情绪,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要有序组织人员替换,保证一线人员得到休整。
——要喝一碗“清醒汤”。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醒,克服路径依赖,切忌盲目自信。对所管理的人员要信任,但不能放任,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管。
——要贴一些“创可贴”。要死盯、盯死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要守好校园围墙,杜绝校内外人员翻墙进出校园。要进一步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和重点场所管理、消杀,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应管尽管,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筛尽筛”,确保不漏一个,不落一处。要未雨绸缪,切不可算小账、败大仗,因小失大。要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师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让师生放心安心。
肖长春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坚持“严防死守、严管严控”原则,做好“人、物、环境”同防,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
杨德敏就疫情防控期间后勤、保卫、基建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学校召开“十四五”
学科特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推进会
4月7日,学校召开“十四五”学科特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柳和生,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长节,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梦成,副校长杨辉,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德敏出席会议。

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柳和生指出,建学科要科学建,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目标”和“路标”的关系。目标要可能,路标要可行。要明确方位、明晰方向、明白方略,做分工有序的“蚂蚁”,不做“无头苍蝇”。要在“双一流”能占席位,下一轮学科评估能进位,新增博士点能上位,发挥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要进行精准自我诊断,进而果断决策,补短板、强长板、固底板,在短时间内出标志性的人物、标志性的任务、标志性的成果。要规划好路径,设置好目标,发挥学科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明确彰显学校特色、优势和地位的重点学科方向。二是“精力”和“经费”的关系。精力摆布和经费安排要精准,要凝聚力量,精准发力,定点爆破。经费要跟着精力走,聚焦高人、高台、高就(高水平成就)。高人可以“移栽”,柔性引进,更要“栽培”,自主培育。要搭建使用面广的基础性公共平台,以培育更多项目、更多人才。要科学设定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培育总量,做好年度预算。三是“老区”和“新区”的关系。自主培育,“老区”就是传统优势特色,要进一步显特增色,扬优成势;“新区”就是新的结合部、生长点,要应运而生,应势而兴。四是“VIP”和“一大批”的关系。VIP即带头人和骨干,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要有格局、有胸怀,要有眼界、有气度,既善谋“棋局”又会落“棋子”,以铁帅带铁军,带领一大批铁人热火朝天地干,在学科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之笔。
就学科特区建设,徐长节强调,要提高认识,建大学就是建学科,要重点突破博士点申报学科,围绕重点任务补短板,集中火力,精准发力。要明确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引进人才要结合学科实际情况,培养人才要坚持少而精原则。要制定国家奖培育标准,兼顾可实施性。要重视平台培育,没有国家级平台的学科要积极培育,已有国家级平台的要发挥自身优势。要加强学术交流,举办全国性有影响力的会议。要分层建设,打造重中之重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谋求学科发展的新突破。

会议现场
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对“十四五”学科特区建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进行解读。与会人员就学科特区建设方案及“项目执行库”编制情况进行讨论。
研究生院(研工部)、人事处(教工部、教师发展中心)、发规处(高教所)、教务处(评估中心)、科发院(科研处)、计财处负责人,学科特区牵头学院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学科特区秘书参加会议。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举行2022年度第五次集体学习会
4月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柳和生主持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度第五次集体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指示及主持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
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两清单一安排”文件精神,介绍学校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路。
会上,徐长节、罗文俊、林井萍、朱王海作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
就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柳和生强调:
——要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学校改革发展新活力。要把好方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扩大开放办学的广度,拓展内涵建设的深度。要找准跑道,围绕铁路特色、发挥铁的优势、展现铁的作为、彰显铁的担当,大力实施科技成果从“笔头”到“地头”、从“纸面”到“地面”的“头面工程”,深度服务国家轨道交通大行业和地方大产业,努力在特色发展中争创一流。
——要完善教师评价,构建教师教书育人新体系。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形成教育、监督、激励、惩戒为一体的闭环体系。要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职责,提高教学业绩、育人成果和一线学生工作经历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不断完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师分类管理体系。要坚持以实际贡献为主要依据,不将“人才帽子”、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职称晋级、绩效分配、奖励激励硬挂钩,不断完善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要优化学生评价,打造学生成长成才新生态。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将“五育并举”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本、美育为根、劳育为荣”,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要着力构建支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完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助力学生学业成才、精神成人。
作者:陈君 编辑:杨亚菲 发布者:杨亚菲